近年来,一些职业索赔人借助投诉反馈平台、来电来访等方式恶意举报,使企业苦不堪言、监管部门疲于应对,既损害了企业权益,挤占了维权渠道,又占用了社会资源、扰乱了市场秩序。
近日,有博主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良品铺子产品配料表造假,酸辣粉里没有粉,藕粉掺杂木薯淀粉”等,引发网友关注。还有爆料说,该博主为了此次“举报”不惜花了3个月时间准备,搜集证据。
如此“铁证如山”,言之凿凿。博主选择的却是到良品铺子总部“闹”了一场。最终,良品铺子主动要求市场监督管理局立案。
良品铺子随后迅速回应,表示已对相关这类的产品进行初步排查,并在多批次送检中各项指标均合格。同时,武汉东西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对该事件立案调查。
有市场人士向记者表示,良品铺子可能遇上“职业打假人”。该的人说,职业打假人在当下错综复杂的舆论生态中,俨然已经成了正义的化身,以一己之力伸张正义。因为其符合孤单英雄的叙事逻辑,所以极易获得大众的认可,并迅速点燃网络。可这样的网红由于缺乏职业伦理的约束,也显得极其脆弱。
据了解,今年9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出台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举措(2024 年版)》(以下简称《重点举措》),其中便将依法规制职业索赔行为作为重要内容。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职业打假人也被戴上了“紧箍咒”。
重点举措还提出,要“严格落实标签标识、说明书、宣传材料等瑕疵不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规定”。可对于职业打假人,标签标识、说明书、宣传材料往往是他们下手的“重点区域”。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2023 年共监测 2.4 万个“职业索赔人”发起 73 万件索赔投诉,其中以食品为由的恶意投诉就有 22 万起。
上述业内的人表示,这些案件或大或小,但汇聚到一起,必将对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能够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危害不可小觑,更值警醒。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对老百姓就是天大的事情,但当食品安全的问题变成了一个网络舆论情况后,这样的一个问题性质已然转变,很可能会演变成一个高度契合网民情绪的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