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假冒国企”举报平台在国务院国资委网站上线,此举旨在打击市场上伪造国有企业身份进行欺诈的行为,以净化市场环境,保护社会各方合法权益。但要使这项重要举措取得更大成效,还需从完善法律和法规、加强国企自身自律、提高公众认知等多方面入手,协同作战,从根本上铲除假冒国企。
一段时期以来,假冒国企事件不时曝光。不法分子利用国企的良好信誉和社会影响力,伪造身份进行非法集资、合同诈骗等一系列犯罪活动,甚至形成了完整的非法服务链,严重损害了国家形象、国企声誉及社会公众的利益。这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还破坏了社会的营商环境,亟需得到一定效果整治。
事实上,早在2022年11月,国务院国资委就在其官方网站上线了国务院国资委监管企业产权信息查询平台,向社会公众提供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及所属公司基本信息查询服务。此次新增设的举报平台,正是在此基础上的一项重要补充。在制度建设方面,市场监管总局制定的《防范和查处假冒企业登记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规定》已于今年3月15日起施行。自2021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产权局年年都会公布一批假冒中央企业名单,至2023年4月已累计公布三批次共计823家。
此次上线的举报平台,为社会各界提供了一个揭露假冒国企的便捷渠道,有助于及时有效地发现和制止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降低受害者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该平台的上线能够发挥震慑作用,对“假冒国企”形成人人喊打的舆论氛围,警示潜在的不法分子放弃侥幸心理。
然而,仅靠一个举报平台还不足以根治“假冒国企”。政府及相关监管部门还需加强完善有关规定法律法规,对假冒国企的定义、具体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标准等进行明确,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实施严厉的信用惩戒措施。
对国有企业而言,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防控同样至关重要。企业应建立完整信息公开披露制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便于公众识别真伪。此外,还要通过普及相关知识,提高社会大众的风险意识和辨别能力。
“假冒国企”举报平台上线是一项重要治理举措,但仍离不开多方合力、持续努力。唯有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综合治理体系,才能营造出健康、诚信、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让合法经营的企业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茁壮成长,也让广大投资者的信心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