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样的,世超昨天准备去外面搓一顿的时候,打开高德一导航,发现底下出现了抖音团购的标志。
上网一搜才发现,原来早在去年年底,高德就已经悄摸把抖音团购搬到了自家 App 里。
这次世超上高德仔细翻了翻,倒也不是所有店铺都带有抖音团购,大部分还是高德自己的本地生活业务。
但现在的关键,已经不在于接入的程度深还是浅了。很多人觉得,这个看似不太起眼的小动作,对整个本地生活“修罗场”的排位,可能都要产生影响。
而在世超看来,高德和抖音的这次联手,其实更像是在抱团取暖,借对方的优势来补自己在本地生活上的短板。
先说高德,手里握着超 8 亿的月活不假,但本地生活业务也是真的没啥大水花。
理想状态下,用户用高德导航到餐厅吃饭,顺手在 App 上把团购券也买了,所有需求全在高德上解决。
2023 年国庆,高德日活的峰值超过了 2.8 亿,月活又超过了 8 亿。虽然数据看上去很可观,但其实一个月里,打开高德的时间也没几天。
咱做个粗略的推算,日活/月活的比值是0.35(2.8 / 8),用这个值再去乘以30,10.5 就是用户每个月平均打开高德的天数。
也就是说,一个月里,用户隔三差五才会打开高德,而这里面大概率又是为了打车、导航,而不是为了上去买团购券。
因为区别于大众点评、小红书这一些平台,高德缺少种草的内容属性,应该很少会有人上高德,去查一家餐厅到底好不好吃,或者某个景区的攻略吧?
就算这么些年,高德一直在想法子扩充本地生活的业务版图,但“超级 App”的形态却被很多用户吐槽过于臃肿。
说白了,高德缺的不是花里胡哨的功能,也不是流量,而是怎么样才可以让人都去用这些功能。
大伙儿应该也都知道,本地生活这块美团有绝对的话语权,很多人已形成了点外卖、买吃喝玩乐的团购券,都要上美团看看的习惯。
不可否认,抖音有实打实的流量大盘和内容优势,短视频刷着刷着,时不时就来一个团购推送,各种品牌直播间也是轮番轰炸。而一系列低价团购、低佣金的操作,也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和商家。
包括抖音生活服务平台也对外公布, 2024 的年交易额同比提升了 81%。
这么说吧,抖音靠着低价+内容的打法,硬生生从美团嘴里撕下了一块肉,而且还是最肥的那块到店业务。
因为在美团的历年财报里,到店业务向来是最会赚钱的(这里指贡献利润而非营收)。最后一次单独披露到店酒旅业务的经营利润率,就有 45.6%,作为对比,同期餐饮外卖的经营利润率只有 6.5%。
而海通国际研报数据也显示,抖音本地生活 2023 年一年的 GTV (总交易额),就已经占到了美团的约三分之一。
你抖音打低价团购的心智是吧,那我就新增“特价团购”板块,用“限时补贴,全网低价”,打你的“全网最优惠价格”;你有直播、短视频,那我也上线视频入口、搞外卖直播;你有的团购配送,我也要有。。。
反正就是明里暗里不断较劲,甚至去年年初,美团到店事业群总裁张川还发了封内部信,直接点名抖音对美团已造成了威胁。
不过,抖音攻占本地生活的势头猛归猛,但世超仔细研究了一把,发现里头也有着一些“不稳定因子”。
两年前,《晚点 LatePost 》就报道过,抖音外卖或已放弃当年 1000亿元 GMV 的目标。
之后的抖音外卖,似乎也没找到什么破局的法子。整体业务在收缩,去年就已不再新增商家入驻,还多次进行了架构调整,电商部门接手不到半年,抖音外卖就又回到了本地生活的门下。
36 氪之前报道过, 2024 年前八个月抖音生活服务就完成了 3200亿的 GMV ,直接超了 2023 全年,但 36 氪和国泰君安证券的数据来源也显示,其实他们 2024 年的目标是 6000亿 GMV 。
久谦中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美团的核销率约有 85%,而抖音生活服务的整体核销率大约在 60%。
至于原因,世超觉着,同样都是做到店,但美团和抖音两个平台还是不太一样的。
从消费者的方面出发,抖音的底子是内容,我刷视频或者看到哪个直播间有便宜的团购券,脑子一热就下单了,但常常是下单一时爽,过后直接忘。
而在美团买券的目的很明确,比如我现在要吃饭,或者我吃完饭买个优惠,结账的时候马上就核销掉了。
所以抖音必须得想法子解决这一个用户心智问题,毕竟,到店业务现在能算得上是抖音生活服务“全村的希望”,说什么都得供出来。
抖音团购名声在外,高德可以借抖音团购的手,让每天只会在 App 里打车、导航的人,培养顺手买券的意识,再不济也能赚点通道费。
同时,抖音也可通过高德的目的地导向,截取一部分本来要被美团分走的流量,让自己的到店业务继续做大做强。
总而言之,这次合作不管对高德还是抖音,都是有利的互补,说不好真能给美团再上上强度。
至于之后的市场到底是继续一家独大,还是一超多强、三足鼎立,那就是公司之间的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