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家:谭素怡,广州听说吧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广东省妇联“维权服务站”心理顾问。
我和妻子相恋四年,结婚一年。婚前我们感情挺好的,遇上问题两个人都愿意坐下来一同探讨解决方法。可是当我们真正在一起生活后,感情却慢慢变淡了。
我认为,夫妻是最亲密的关系,彼此应该坦诚相待,因此我是心里想什么就直接说什么。
例如,当我看到家里比较凌乱,就会说:“家里这么乱,你就不知道收拾一下吗?”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来,然后了解事实、处理问题,这样不是很好吗?
然而,妻子却不愿意配合,每当我表达出我的想法后,妻子都无动于衷,有时我急了,就忍不住加重语气提高声调,她就说我说话难听、爱指责人、总是挑错。
后来,她越来越不愿意和我沟通,对我说的问题,她既不解释也不反抗,任由我说破嘴皮,就是不搭理我。
我觉得好憋屈,为什么婚后她会变成这样?明明应该是关系越来越亲密,可为什么我们却离得越来越远了呢?我们结婚才一年就这样,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呢?
生活中,有不少夫妻因为爱情携手进入婚姻殿堂,然而在婚后的相处过程中,沟通交流却常常陷入困境,这不仅消耗了彼此的耐心,还影响了两人的感情。
实际上,亲密关系的互动模式与我们自身的依恋风格息息相关。例如宋先生和妻子这样的情况,常常出现在一方属于焦虑型依恋、另一方属于回避型依恋的结合中。
焦虑型的一方如同关系里的“小雷达”,总是容易感到不安、焦虑,也更加容易察觉到关系中的问题。一旦“小雷达”检测到关系中的异常,便会开始“滴滴”作响,发出警告,呼唤对方解决。而因处于焦虑情绪中,与对方沟通交流时也会不自觉地带着愤怒、催促,便让对方感到被指责。
当“小雷达”响起时,回避型的一方感受到的是巨大的压力,只想逃。他们并非不愿意处理问题,而是感到自己难以满足对方的需求,因此选择远离,将对方的呼唤和爱都屏蔽在外。
于是小两口便陷入了“追逃”的相处模式之中。焦虑型的一方不断地要求对方解决实际问题,内心充满了幽怨和愤恨;而回避型的一方则不断逃避,内心隐藏着许多恐惧。双方都难以表达真实的想法,感情在恶性循环中消磨殆尽。
当夫妻双方中任何一方能够增加内在的安全感和对对方的信任感时,这个恶性循环就非常有可能被打破。宋先生不妨学着去觉察内心的需求,当“小雷达”再次响起时,不妨思考一下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是为了惩罚对方,还是为了改善关系?该如何去表达才能让对方感受到积极的能量?当我们也可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进行相对有效的表达,对方也才能用积极的方式来回应。
让回避型的一方感受到慢慢的变多的信任、肯定和鼓励,他内在的恐惧便会慢慢地减少,从而从逃避、远离对方转变为为对方打开心门、靠近对方。当爱与愉悦在关系中满溢时,安全感也自然会产生出来,双方的心灵会更加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