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其中,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至关重要。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道路与方向,众多管理学者走进方太集团,于10月16日至17日召开以“心性即文化 文化即业务”为主题的“2024管理学者走进方太研讨会”。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国权,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员张燕,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学系教授、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副院长邬爱其,上海交通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颜世富,南京大学商学院副院长贾良定,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管理系教授储小平等11位国内顶级管理学者走进方太,通过当地考验查证和研讨,深入探究方太企业文化管理背后的可复制性,并与方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茅忠群一起,共同探寻中国式现代企业管理的道与术,从古与今到东与西,携手助力推动中国企业管理进步。
在研讨会上,方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茅忠群在主题演讲中系统分享了方太文化的探索与实践,深度解读了方太多年来的内生动力,不少金句也展现出方太文化的深度与活力——“企业的三观决定了企业能走多远。”“创新是公司发展的第一动力,而品质是公司发展的根本保障。”“创新的源泉是仁爱,创新的原则是有度,创新的目标是幸福。”历经十余年的探索,方太形成了“中学明道,西学优术,中西合璧,以道御术”的方太管理文化,以中华优秀文化中的仁爱、良知为魂,将人品、企品、产品三品合一,立志于打造兼具经济与社会功能的主体,真正的完成价值共生,协同发展。
茅忠群认为,文化是一家公司最根本的持久竞争力,将文化与业务割裂的做法不可取,“文化是做业务的发心和方式,而业务是文化的呈现和结果。”“发心”又是一切的根因,决定了“方式”“呈现”和“结果”,因此在因上努力,缘上创造,果上反省,就一定能实现好的业务结果。
遵循“心性即文化、文化即业务”这一理念,方太形成了“顾客得安心、员工得成长、社会得正气、经营可持续”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路径。这条路径表现在文化之“因”上,就是对企业创新意识的激发与塑造,让全体员工拥有一种利他的发心。基于“利他的发心”,方太实现了“果”的丰收。表现在业绩增长上,近五年来的营业收入持续增长,2023年出售的收益达176.29亿元,同比增长8.53%;在科学技术创新上,超过13000件的国内授权专利和超过3500件的发明专利;在产品创新上,重新定义了什么是好的油烟机的标准、研发出不用弯腰的水槽洗碗机、获得了浙江省历史上第一个工信部颁发的优秀工业设计金奖的集成烹饪中心。
与会学者觉得,方太在近三十年深耕高端厨电领域的进程中,用近二十载探索中华优秀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的融合,将企业高水平发展的诉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仅用管理赋能业务,在产品和服务上追求卓越,为“亿万家庭幸福”提供产品支撑,更用管理理念影响了超六万家企业的成长,从东海之滨跨海越洋,受到哈佛商学院等学者的关注及研究,树立起中国式现代企业管理范本。
当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中国企业的蓬勃发展,更离不开优秀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有力支撑。在充满挑战和不确定的环境下,中国企业一定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这一历史进程中必须把现代管理理论与中国企业实际发展相结合,与中华优秀文化相结合。
为此,研讨会上与会学者在方太文化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古与今、东与西,探寻中华优秀文化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企业管理,同时如何立足中国本土文化价值,吸收借鉴“他山之石”为己所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管理系教授储小平表示,企业的管理和本国各种文化的传统、地域环境息息相关,中国的文化在中国的企业管理模式中一定也要走出自己独特的道路。
“道很好,术自然不会走偏。”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国权表示,方太将中华优秀文化的道和西方的术结合在了一起,实现以道御术,将“仁爱”和创新联系起来的做法很值得借鉴,“仁爱之心是创新的源泉。仁爱解决动力的问题,而且仁爱有时会激发人的智慧”。
“什么样的企业能走向最终未来的胜利,并不是很灵活的企业,而是扎得很深的企业,把中国传统中优良的东西挖掘好,弘扬好的企业。”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学系教授、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副院长邬爱其表示。
与会学者觉得,中国企业要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并在全球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有一批能创造出中国式现代企业管理的经营者和领导者,就必须探寻出适合中国企业自身文化根基与发展土壤的中国式现代企业管理之道,帮助更多中国公司实现基业长青。回头看,方太走过了一条极具参照价值的文化管理探索之路;向前看,方太仍然在继续探索完善中国式现代企业管理与企业增长协同发展路径,为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和让更多中小企业焕发生生不息的增长活力,提供样本并贡献解决方案。(邹易)